一千個職場人眼中有一千種團建形式
朋友在一家中型廣告公司工作,入職2個月,部門又陸續加入了幾位新成員。領導打算在周末舉行一次部門團建活動,提出讓同事小王組織一下,大家自費出行。
小王組織同事費力溝通了一下午,霜打茄子一樣和朋友吐槽:“姐,我不行了,意見根本統一不了啊。大家在是否去外地、是否在外留宿、團建形式、出行方式以及可以接受的花銷上,都無法達成一致。”
最后是領導說明團建由公司出錢,大家這才沒意見了。可周一開部門例會,因為一些工作小疏忽,領導臉一變,要求部門已轉正的員工每人上交500元,作為懲罰。
事后大家議論,這分明是把團建活動中公司花的錢變相扣回去了而已,還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公司團建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融合、拉近距離、消除陌生感,提高凝聚力。這種打著團建幌子變相欺瞞員工占便宜的行為,更是傷了員工的心,向心力變成了離心力,給公司的穩定和聲譽重重的一擊。
團建:另一種形式的工作
90年的洋洋在一家初創公司做行政,初夏時節,老板打算在周末兩天帶大家集體出游,爬山燒烤農家院。雖然選在了周末,但能走出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,洋洋心中還是有一點小期待。
誰知在大家爬了半天山,疲憊不堪地坐在一起聚餐時,出了摩擦。
原來,此次聚餐,老板特意邀請了給公司業務提供指導和資源的蕭總。酒桌上,老板話語里透露出讓幾個女同事給蕭總敬酒的意思。洋洋雖然心中不悅,卻也只能被迫和其他同事一同頻頻向蕭總敬酒。
團建的目的,是讓大家卸下工作場合的包袱,在一個相對放松的場合敞開心扉、釋放自我。
選在周末,本就侵占了私人時間,還莫名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工作,為了達成某種職場目的,用階級權威逼迫員工曲意逢迎,員工自然無法真正享受放松和快樂,甚至身心疲憊,苦不堪言,那么團建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。
團建:不走心卻鬧心的存在
曾經有93年的小伙伴和我說,“團建,其實就是老板為了識人的,看你是個不聽管教的刺頭,還是個隨大流的乖寶寶”。
更有網友犀利吐槽:“公司團建就是不管員工開不開心,只管你服不服從,團建這場集體“真人秀”說白了就是做給領導看的” 。
公司團建,變成了讓絕大多數人頭痛又糾結的話題。
去參加團建,那就要忍受私人時間被占用、精神緊繃、假面迎合、刻意討好的狀態。不參加,又擔心領導覺得自己不合群,害怕自己被另眼相待、心生嫌隙,認為自己沒有團隊意識,過分張揚個性,不能委以重任。
現代人工作節奏很快,平日里缺乏與同事、領導之間的互動和溝通,而團建能在彼此之間建立一個銜接,提供一個平臺,讓大家在團建中找到歸屬感和榮耀感,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。
但是否愿意在公司工作不是單純靠團建就可以維持和促成的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如果真心希望“收服人心”,就要找到員工的痛點和訴求點,單純靠吃喝玩樂、消遣打鬧,別怪員工不買賬。
如果你有幸參加了振奮人心又輕松愉快的團建,那可以恭喜你,你應該是找到了一個好東家。如果你所在公司的團建要么自掏腰包、要么嚴重出于功利心理,那你就要好好考慮是時候換一家公司求發展了。